汉语国际形象的历史回溯、形成原因及重构策略
The International Image of Chinese Language:Historical Review,Formation Causes,and Reconstruction Strategies作者机构: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387 天津师范大学部校共建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研究院天津300387
出 版 物:《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 卷 期:2025年第42卷第1期
页 面:63-7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301[法学-法学] 03[法学] 030105[法学-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
基 金:天津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3TJ11B) 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重点项目(2024) 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国际中文教育实践与研究基地资助项目(24YHJD1008) 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国际中文教育委托项目(20YH06E)
摘 要:汉语国际形象的形成深受欧洲汉学研究的影响,在欧洲汉学文献中,汉语被描绘为在汉字、语音、语法等多个本体特征上难学的综合形象。汉语难学的国际形象标签化与西方汉语知识体系的固化、汉语国际形象传播的局限性,以及历史—社会—政治语境等多重因素紧密相连。新时代汉语国际形象的重构应当围绕经济红利、科技赋能、魅力文化、华语认同这四个核心要素展开,以中国国家形象的整体提升为依托,借助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积极贡献和日益增强的影响力,满足国际中文教育的核心诉求,引导学习者感受汉语的独特魅力,建构汉语研究与传播的学术话语体系,提高汉语在世界语言研究中的贡献价值,扩大汉语在国际上的应用场域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