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从网络文学到IP衍生:后期现代语境中民俗符号的表达转向 收藏

从网络文学到IP衍生:后期现代语境中民俗符号的表达转向

From Online Literature to IP Derivatives:The Expression Turn of Folk Symbols in the Late Modern Context

作     者:孙金燕 王世灿 SUN Jin-yan;WANG Shi-can

作者机构:云南民族大学文学院云南昆明650504 

出 版 物:《内蒙古社会科学》 (Inner Mongolia Social Sciences)

年 卷 期:2025年第46卷第1期

页      面:149-15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1303[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 13[艺术学] 1301[艺术学-艺术学理论] 05[文学] 050106[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网络奇幻文学与青年群体互动研究”(编号:24CZW105) 

主  题:网络文学 IP衍生 后期现代 民俗符号 文化产业 

摘      要:后期现代已成为当今人文科学研究的重要话语语境。网络文学及其IP衍生是“现代学民俗的两个重要领域。随着融合媒介的成熟,按照其所蕴涵的三层逻辑,网络文学及其IP衍生两个领域中的民俗符号在技术层、主体层、空间层分别发生了表达转向。民俗符号化再现媒介从由语言系统规训的网络文学这一需要深读的“记谱媒介转换为IP衍生中更符合当今图像化追求的“感官性媒介;民俗话语主体发生变动,网络文学作者群作为民俗符号表达的话语主体在文学范围外让位于商业精英群,民俗文化产业的边界不断拓宽;民俗符号是文化空间中具有民俗性和艺术性的符号,其经由审美从网络文学“准不可能世界化入实在世界的“日常生活,使民众达到“超脱庸常的境界。“现代学层面的民俗符号在将来会激活更多意想不到的妙处,而民俗学研究也需要“新尺度和新形态。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