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苍术组培苗继代过程的退化机制研究
作者机构: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湖北省中医院 湖北卫尔康现代中药有限公司
出 版 物:《植物科学学报》 (Plant Science Journal)
年 卷 期:2025年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8[医学-中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医学]
基 金: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T2022020) 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BBB151)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2CFB576)
摘 要: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法,收集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 DC.)第3、10和17代的无菌苗,测定其外观形态与生理生化指标数据,并利用转录组测序分析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显示,随着组织培养继代次数的增加,茅苍术组培苗的增值率下降,生物量、株高、叶长宽比逐渐降低,出现表型退化。生理指标测定结果显示,端粒酶逆转录酶的活性降低,叶绿素荧光参数F_o、Fm逐渐下降,而可溶性糖含量、H2O2、MDA含量及SOD、POD、CAT等抗氧化酶活性逐渐升高;内源激素IAA、CTK、GA3含量也逐渐上升,进一步提示随着继代次数增加,组培苗退化程度加深。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脂肪酸降解被抑制,乙酰辅酶A合成受阻,影响萜类骨架合成;赤霉素、乙烯通路基因表达下调,脱落酸、生长素通路基因表达上调,激素代谢出现紊乱,进而引起相关生理生化过程失调,造成茅苍术组培苗分子水平的退化。研究结果说明,茅苍术组培苗长期继代培养发生形态退化,代谢紊乱,体内氧化胁迫加重,影响了脂肪酸降解等初生代谢过程、萜类等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及激素信号转导通路的相关基因表达,最终导致退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