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葶苈子及其混伪品叶绿体基因组的mini-barcode开... 收藏

基于葶苈子及其混伪品叶绿体基因组的mini-barcode开发及其在中成药中的应用

作     者:李慧 曾玉杰 李昕怡 Abdullah 黄宇华 闫如山 邵瑞 王彧 田晓轩 

作者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现代中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 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 

出 版 物:《中国中药杂志》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年 卷 期:2025年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8[医学-中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E0200300) 

主  题:葶苈子 叶绿体基因组 DNA mini-barcode DNA宏条形码 中药鉴定 

摘      要:[摘要]葶苈子来源于十字花科植物播娘蒿Descurainiasophia或独行菜Lepidiumapetalum。前者习称“南葶苈子,后者习称“北葶苈子。为了科学准确地对葶苈子药材及中药制品进行基原鉴定,该研究基于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开发专属性DNAmini-barcode,结合DNA宏条形码技术,建立一种能够定性定量鉴定葶苈子药材及中成药的方法。该研究从GenBank数据库下载南、北葶苈子及7种常见混伪品的叶绿体基因组,寻找能够对其进行区分的合适的多态性区域,开发DNA mini-barcode;通过DNA宏条形码技术对南、北葶苈子及最常见混伪品荠菜子的药材混合物进行分析,验证mini-barcode对三者的定性定量能力及最低检出限;进一步地,将mini-barcode应用于含葶苈子中成药中,对其进行基原鉴定。结果表明,开发出的mini-barcodepsbB具备高度准确性和特异性,能够有效地对葶苈子的2种正品基原及常见的混伪品进行区分;混合物结果表明,该mini-barcode定性定量能力良好,可在不同比例的混合样本中准确地鉴别中药材组成;中成药结果表明,除鉴定到正品基原的葶苈子外,还发现了伪品荠菜子,这表明市售葶苈子中药制品中存在掺假混用现象。该研究建立了一个实现多基原中药材及相关产品的定性定量鉴别方法,为其他多基原中药材研究提供了范例。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