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矿山三维地质建模研究进展:原理、方法与应用 收藏

矿山三维地质建模研究进展:原理、方法与应用

作     者:张村 贾胜 华埜 宋启 

作者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能源与矿业学院 矿业大学(北京)内蒙古研究院 北京龙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出 版 物:《煤炭科学技术》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 卷 期:2025年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1801[工学-矿产普查与勘探] 081901[工学-采矿工程] 0819[工学-矿业工程] 08[工学]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C30121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47416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项目(2024ZKPYNY01) 

主  题:矿业开发 三维地质建模 资源预测 开采设计 灾害预警 人工智能 

摘      要:矿山三维地质建模通过直观呈现地下地质结构,有助于提升矿业开发的精准性和效率,减少风险并优化资源利用。本文归纳了现有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原理和方法,总结了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矿业开发领域的应用现状,探讨了当前三维地质建模技术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的发展趋势。三维地质建模是利用计算机三维图形技术将散布的勘探数据整合为反映地质构造及属性变化的数字化模型。这些模型可分为面模型、体模型和混合模型,同时根据用途和数据来源,又可细分为静态模型(构造模型、地层模型、属性模型)和动态模型。建模过程包括数据获取、处理和模型构建,涉及地质勘探数据、遥感数据和工程数据等多种数据来源,并通过多种插值方法弥补数据不足,国内外已经开发出多种建模软件。在矿山三维地质建模应用方面,三维建模的应用集中于矿产资源开发、采矿工程设计和矿山安全生产,通过建立准确的三维模型,提升对地下结构的认识,实现资源量计算的智能化与动态管理。三维通风模拟与可视化技术能够优化通风方案,节约成本,三维地质建模技术与自动化设备和传感技术结合,可以实现矿区实时监控、精确定位和动态调整。在矿山灾害监测中,三维地质建模技术能够进行矿山灾害的分级评价,并结合数值仿真为矿山灾害的预防和风险规避提供有效支持,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当前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存在数据处理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不足等问题,未来应结合人工智能,推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