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部饮用水源水中传统及新型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的赋存特征及风险评估
作者机构: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出 版 物:《色谱》 (Chinese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年 卷 期:2025年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1704[工学-应用化学] 07[理学] 08[工学] 0817[工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0815[工学-水利工程] 070302[理学-分析化学] 0703[理学-化学]
基 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ZX2023QT003,GYZX2404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306130)
摘 要:为探明我国东部地区饮用水源水中传统及新型PFAS的赋存情况及潜在风险,采用弱阴离子交换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UPLC-MS/MS)分析了东部地区13处饮用水源地水样中50种传统及新型PFAS的污染水平和分布特征,并开展了生态及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地区饮用水源水中共检出26种PFAS,总含量为80.0~282 ng/L,中位值为153 ng/L。东部地区饮用水源水中PFAS的检出水平相对较高,但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基磺酸(PFOS)的水平远低于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限值。饮用水源水中检出的PFAS以短链的全氟丁酸(PFBA)和全氟丁烷磺酸(PFBS)为主,二者分别占总PFAS含量的27.6%和20.8%;而长链PFAS(碳链长度9)的占比低于2%。尽管检出水平较低,但在东部地区饮用水源水中已发现多种新型PFAS。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饮用水源水中的PFAS可能具有相同的污染来源。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所有点位饮用水源水中的PFAS不会导致明显的生态风险;饮用水源水中全氟己烷磺酸(PFHxS)、全氟壬酸(PFNA)、六氟环氧丙烷二聚酸(HFPO-DA)和PFBS的水平符合美国国家主要饮用水法规对饮用水中PFAS的限量要求。鉴于传统及新型PFAS在饮用水源水中广泛检出,未来需开展持续跟踪监测活动,以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