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酸法地浸采铀中的长石黏土化蚀变规律及其热力学机制 收藏

酸法地浸采铀中的长石黏土化蚀变规律及其热力学机制

作     者:刘雪峰 刘金辉 邢拥国 阳奕汉 王如意 何挺 

作者机构:东华理工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中核铀业有限公司 中核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 

出 版 物:《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The Chinese Journal of Nonferrous Metals)

年 卷 期:2025年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1901[工学-采矿工程] 0819[工学-矿业工程] 08[工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核技术创新联合基金(U1967209) 

主  题:酸法地浸采铀 长石 蚀变规律 热力学机制 

摘      要:酸法地浸采铀过程中长石蚀变生成的黏土矿物,是导致含矿层渗透性能降低的重要原因。为探讨酸性条件下长石黏土化蚀变规律与热力学机制。本文以巴彦乌拉C12采区某地浸单元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与物相分析相结合手段量化长石溶解量与黏土矿物形成量空间演化规律,分析热力学机制。研究表明:当溶浸液经由注液孔流经监测孔到达抽液孔时,钙长石溶解量由2.32 g/L增至16.95 g/L。钠长石由1.18增至2.8 g/L,钾长石由0.92 g/L 增至2.00 g/L,伊利石形成量由4.36 g/L 增至8.48 g/L,高岭石由0.49 g/L增至7.99 g/L。造成长石蚀变主要是源于酸性溶浸液对长石结构的侵蚀和钾、钠的释放。且长石蚀变过程皆为自发进行(△G钠长石钾长石,蚀变产物主要为伊利石。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