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铺地黍Zn的累积特性及其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特征 收藏

铺地黍Zn的累积特性及其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特征

作     者:高桂娟 胡雯婕 李志丹 韩瑞宏 

作者机构: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环境教育研究所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出 版 物:《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Journal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Botany)

年 卷 期:2025年

学科分类:07[理学] 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领域专项(2021ZDZX4004)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02414278031)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生态学科研团队项目(广东二师58)资助 

主  题:铺地黍 Zn累积 亚细胞分布 化学形态特征 

摘      要:为探明铺地黍(Panicum repens)对Zn的耐受机制和动态迁移规律,通过水培盆栽试验研究其根、茎、叶的Zn累积、转运能力及Zn亚细胞和化学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铺地黍的根、茎、叶的最高Zn含量分别为2728.38、388.63和1199.07 mg/kg,其富集系数(最高为3.11)均超过国际超富集植物指标限值。茎→叶的平均迁移率(264.99%)远大于根→茎的(14.16%)。随胁迫时间延长和Zn处理浓度的增大,茎叶的Zn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根的Zn含量变化呈“Λ型,在21 d达到最高值。根和叶主要通过细胞壁固定(占比超过58%)解毒Zn伤害,茎主要通过液泡区室化解毒。根和叶中的Zn主要以NaCl提取态存在,其最高占比分别达到75.40%和61.05%,其次是有机态(HAc和HCl),其主要通过分配更多的Zn到活性较低的化学态存储来减少伤害。而茎的Zn主要以活性较高的ethanol和d-H2O态存在,其较高的Zn离子流动性增强了茎→叶运输作用,因此导致叶部Zn含量较高。铺地黍呈现出很强的Zn耐受和累积能力,具备生态修复热带亚热带地区重度Zn污染河岸消涨带的潜力与优势。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