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孔桩施工诱发岩溶塌陷灾害模式及防治对策
作者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塌陷防治技术创新中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 版 物:《地质通报》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年 卷 期:2025年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1803[工学-地质工程] 081401[工学-岩土工程] 08[工学]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0814[工学-土木工程]
基 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编号:DD2023044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877300)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编号:2023016,2023017,2021003) 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经费资助(项目编号:JKYQN202369)
摘 要:冲孔桩可适应岩溶区复杂地质条件,成孔效率高,被广泛应用于岩溶区的桩基施工。但施工过程中的动力冲击作用易诱发岩溶塌陷灾害,导致工程停工、建筑物与农田损毁,甚至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本文对冲孔桩施工过程中的振冲效应、抽吸效应、水击效应等动力因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施工场地地质条件,建立了3种冲孔桩施工诱发岩溶塌陷模式,分别为振冲-抽吸型塌陷、水击型塌陷以及漏失型塌陷,并针对每种类型的塌陷模式选取典型案例进行了机理剖析。其中,水击型塌陷的规模大、数量多、分布范围广、危害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对策,为岩溶区冲孔桩安全、经济施工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