汞示踪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火山沉积记录研究进展
作者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 版 物:《沉积学报》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年 卷 期:2025年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903[理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 0709[理学-地质学] 081803[工学-地质工程] 07[理学] 08[工学]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F08029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405053)
主 题: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 北大西洋火成岩省 汞浓度及同位素 海洋缺氧
摘 要:【意义】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使用化石燃料的过程中不断向大气排放CO2等温室气体,引起了剧烈的气候环境扰动和严重的生物危机。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Paleocene-Eocene Thermal Maximum, PETM, ~56 Ma)转折期发生了巨量的碳排放事件,碳排放速率与当前的排放进程最为接近,探索PETM时期的碳排放对地球宜居性影响的过程和机制,可以为预估地球未来气候变化趋势提供地质案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进展】近年来,对于PETM碳排放的触发机制问题仍存在争议,已有研究证实北大西洋火成岩省(North Atlantic Large Igneous Province, NAIP)的岩浆活动与PETM之间存在时间耦合性,表明NAIP可能触发了这一地球宜居性扰动事件,但是目前该转折期火山活动和气候环境波动的因果关系还不明晰,其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在沉积岩中示踪火山活动记录。【结论与展望】近年来,沉积物中的汞元素浓度及其同位素已被广泛用于示踪地质历史时期的火山活动。但是,目前对PETM事件的汞记录研究主要集中在靠近NAIP喷发区域的近岸地区,而缺乏对远离喷发中心的开阔海地区的研究,制约了对NAIP活动影响范围和环境效应的认知。本文针对PETM事件汞沉积示踪古火山活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回顾,阐述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梳理了NAIP与PETM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