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急性缺血性中风发病24 h内头颅CT相关特征与早期神经功能恶... 收藏

急性缺血性中风发病24 h内头颅CT相关特征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90 d预后、中医证候要素的相关性研究

作     者:康利高阁 高颖 唐欢 沈红波 刘蕾 刘丽亚 高岩 孔令博 

作者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脑病研究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出 版 物:《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年 卷 期:2025年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基  金:北京市中医药科技发展资金项目(No.BJZYQN-2023-30)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项目(No.2018-1-4191) 

主  题:急性缺血性中风 计算机断层扫描 证候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超急性期 

摘      要:目的 探究普通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急性缺血性中风(AIS)患者急性期的病情变化、远期预后和中医证候的评估潜力。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9年11月—2021年5月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急诊科发病24h以内的AIS患者101例。为探索发病24h内AIS患者首次普通头颅CT的相关特征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发病90d预后及首发证候要素的相关性,以是否出现END,发病90d预后(非致残结局或功能独立结局),以及证候要素(内火、痰湿、血瘀、气虚、阴虚)是否成立作为因变量和分组依据。结果 本研究纳入男性61例、女性40例;年龄64.43±10.56岁;普通头颅CT检查距发病时间3.50(1.50,9.75)h;轻型AIS70例(69.3%),中型AIS30例(29.7%),重型AIS1例(1.0%);静脉溶栓患者15例(14.9%)。101例患者中,发病24h可见6个证候要素,其中,内风101例(100.0%),内火58例(57.4%),痰湿60例(59.4%),血瘀67例(66.3%),气虚39例(38.6%),阴虚23例(22.8%)。受累肢体对侧脑区存在病灶的人群END发生率(32.9%)高于受累肢体对侧脑区不存在病灶的人群(10.7%),且与END的发生呈强正相关(OR=4.082,P=0.026)。基底神经节区(33.3%)及颈动脉系统供血区(32.8%)有病灶的人群END发生率分别高于基底神经节区(15.8%)及颈动脉系统供血区(14.7%)无病灶的人群,并均与END的发生呈中等的正相关(OR=2.667,P=0.047;OR=2.836,P=0.044)。有脑白质变性(30.8%)和受累肢体对侧脑区存在病灶(52.1%)的人群较无脑白质变性(63.6%)和受累肢体对侧脑区未发现病灶(78.6%)的人群非致残结局比例低,且均与非致残结局的出现呈强负相关(OR=0.254,P=0.034;OR=0.296,P=0.015)。有脑白质变性(30.8%)和受累肢体对侧脑区存在病灶(64.4%)的人群较无脑白质变性(77.3%)和受累肢体对侧脑区未发现病灶(89.3%)的人群功能独立结局比例低,且均与功能独立结局的出现呈强负相关(OR=0.131,P=0.001;OR=0.217,P=0.014)。基底神经节区有病灶的人群内火、血瘀和阴虚证候要素的出现率分别为66.7%、73.0%、30.2%,该脑区无病灶的人群内火、血瘀和阴虚证候要素的出现率分别为42.1%、55.3%、10.5%,基底神经节区有病灶与内火和阴虚证候要素呈中等或强正相关(OR=2.750,P=0.016;OR=3.670,P=0.028)。半卵圆中心及放射冠区域分布有病灶的人群(66.7%)较该脑区未发现病灶的人群(33.7%)气虚的出现率高,且与气虚的出现呈强正相关(OR=3.931,P=0.022)。痰湿证候要素未发现与之有相关性的CT特征。结论 AIS患者的首次头颅CT在病势预测、预后评估和证候诊断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可为医师提供改善AIS患者远期预后的诊治决策。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