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的统计测度与区域差异分析
作者机构:兰州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出 版 物:《统计与决策》 (Statistics & Decision)
年 卷 期:2025年
页 面:28-3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2[经济学] 0201[经济学-理论经济学] 020105[经济学-世界经济] 07[理学] 070104[理学-应用数学] 0701[理学-数学]
基 金: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21YB071) 甘肃省教育厅高校教师创新基金资助项目(2023A-066) 兰州财经大学丝路研究院重点项目(JYYZ201904)
摘 要:科技创新涌现、要素渗透融合、产业链扩链延链强链、新型生产关系重构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四个环节。文章基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四个环节,构建了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权-TOPSIS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了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利用Dagum基尼系数法、全局莫兰指数以及Kernel密度估计考察了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1)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逐年上升,四大地区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呈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发展格局;四个环节中,科技创新涌现与要素渗透融合契合度较高,但仍是大多数省份的短板。(2)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但整体差异呈现逐渐缩小的趋势,地区间差异是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3)科技创新涌现和要素渗透融合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硬条件,产业链扩链延链强链和新型生产关系重构是软条件,二者分别形成硬实力和软实力。硬实力提升有赖于从自身资源禀赋出发来实现,而软实力提升则可以通过省份间的合作实现。(4)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空间延展性逐年增强,绝对差异呈扩大趋势,两极分化特征逐渐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