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耕地土壤颗粒态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含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机构: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
出 版 物:《环境科学》 (Environmental Science)
年 卷 期:2025年第1期
页 面:388-39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90301[农学-土壤学]
基 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2NSFSC0104)
主 题:土壤颗粒态有机碳(POC) 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AOC) 空间分布 耕地 影响因素 四川盆地
摘 要:揭示区域土壤有机碳组分构成及与各种因素间的关系有助于深刻理解耕地土壤有机碳变化的潜在机制.以四川盆地871个采样点数据为基础,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随机森林模型等方法探究该区域耕地表层土壤颗粒态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含量特征及其与气候、地形、土壤质地、耕地利用类型以及施肥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四川盆地耕地表层土壤ω(颗粒态有机碳)和ω(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平均值分别为5.01 g·kg-1和9.79 g·kg-1,分别占土壤总有机碳的32.5%和67.5%;颗粒态有机碳的所占比例随着土壤总有机碳增加而上升.空间上,土壤有机碳2个组分均呈现“盆地中心低、边缘高的空间分布格局,由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决定.随机森林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耕地利用类型的重要性远高于其他因素.净初级生产力(NPP)、年均气温和土壤质地是与旱地土壤有机碳2个组分相关性最大的因素;水旱轮作地上土壤颗粒态有机碳与年均气温和坡度的相关性最大,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与年均气温和土壤质地的相关性较高;与水田土壤颗粒态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相关性最大的因素为土壤质地.上述结果表明,四川盆地耕地表层土壤有机碳以矿物结合态有机碳为主,耕地利用类型是土壤有机碳2个组分的主控因素,其他各因素的作用因耕地利用类型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