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赋役征派、地权市场中的地色之别——以山西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徽学研究中心
出 版 物:《人文杂志》 (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年 卷 期:2024年第12期
页 面:105-11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20301[管理学-农业经济管理] 12[管理学] 1203[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 060204[历史学-中国古代史] 06[历史学] 0602[历史学-中国史]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清代华北乡村地权结构与其市场运行机制研究”(23CZS038)
摘 要:地色是古代中国赋役体系建立与运行的重要影响因素。山西地形复杂,地色划分多样,极具代表性。地色对清代山西赋役征派及地权市场影响巨大。赋役体系中,地色的结构性影响在于:赋役征派以地色定地等,以地等定赋税。具体机制办法包括实行级差赋税、折亩定税、调整折银率等。清前中期的均平改革中,山西各级政府针对地色变化、赋粮不均等情况,重建赋役体系,厘定地色科则名目及等级数量,推行均平摊减政策。由于山西地瘠民贫累粮,相比江南粮轻丁重等原因,摊丁入亩整体推行缓慢,各地执行情况不一。晚清土地清丈,各地重新划定地色,厘定科则。地权市场方面,地色直接影响地价和土地计量。地权交易中,改换地色时有发生,这直接危害到赋役征派。各地政府以登记地色、推行收除票制度、发行官契纸载地粮等办法来防止此种情况发生。地色问题折射出赋役征派与地权市场的关联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