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早发败血症早期识别和初步管理专家共识
作者机构:不详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511400 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沈阳110000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325027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北京100020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上海200127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长沙410008 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兰州730050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上海200040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100191 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杭州310003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200090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201102
出 版 物:《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vidence Based Pediatrics)
年 卷 期:2024年第19卷第5期
页 面:321-32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2[医学-儿科学] 10[医学]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C2701800 2021YFC2701805
主 题:极低出生体重儿 抗菌药物治疗 非特异性感染 起病时间 泌尿生殖道 错误诊断 病原微生物 败血症
摘 要:败血症是导致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死亡和不良预后的重要因素。按起病时间的不同,败血症分为早发败血症(EOS)(绝大多数生后≤72 h起病)和晚发败血症(生后72 h起病)。其中,EOS主要是新生儿在分娩前或分娩时获得,病原微生物多来自母亲泌尿生殖道。新生儿临床表现与产妇危险因素是评估EOS发生风险的重要标准[1]。我国新生儿早期经验性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使用率过高、过度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疗程过长等重要问题。研究显示,近80%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人群出生后接受早期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2]。我国NICU收治的34周早产儿中,约85%接受早期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3]。相当一部分血培养阴性的新生儿被错误诊断为“临床败血症而接受长疗程抗菌药物治疗[4]。在除外感染的新生儿中,未能及时停用抗菌药物,导致使用疗程明显延长[3]。对新生儿EOS危险因素评估不恰当、忽视动态观察新生儿临床表现的关键作用、对非特异性感染指标的过度依赖和不恰当解读,可能是目前早期抗菌药物治疗占比高、疗程长的重要原因。因此,亟需形成新生儿EOS识别流程共识,以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