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矿山生态修复进展简介
作者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西北地质创新中心) 陕西典型矿山地质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华电煤业集团数智技术有限公司
出 版 物:《中国地质》 (Geology in China)
年 卷 期:2024年第51卷第6期
页 面:F0002-F0002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02[经济学] 020205[经济学-产业经济学]
主 题:生物多样性丧失 示范工程项目 矿山生态修复 矿山环境治理 地质现象 矿山地质环境 植被防护 矿产资源开发
摘 要:矿产资源开发活动触发和产生了一系列矿山生态问题,矿山地质环境变化一旦超出了其容量,就会产生突发性的地质灾害、水土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丧失与生态平衡破坏、水系连通性阻断等矿山生态问题,危及矿山正常生产和人居生存环境的安全。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著名论断以来,我国的矿山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全国开展了26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工程项目和49个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生态修复技术。2022年“中国山水工程入选联合国首批十大“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一、矿山生态修复技术1.地质安全隐患消除技术:地质安全隐患包括了矿区及周边因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地质现象,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对于矿山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础上,优先开展地质安全隐患消除。地质安全隐患消除技术包括减载反压技术、抗滑支挡技术、锚杆锚索加固技术、注浆固体技术、排水导流方法、植被防护措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