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白垩系沙河子组超压形成机制及其演化特征
作者机构: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省油气成藏地质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 版 物:《岩性油气藏》 (Lithologic Reservoirs)
年 卷 期:2025年第1期
页 面:102-11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1803[工学-地质工程] 08[工学]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基 金:中国石油前瞻性基础性科技攻关项目“深层超深层油气成藏过程与油气分布规律研究”(编号:2021DJ02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压力—应力耦合对前陆冲断带深层—超深层碎屑岩储层异常高原生孔隙的保存机制研究”(编号:42172164) 西安石油大学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计划项目(编号:YCS22113094)联合资助
主 题:超压 生烃增压 超压传递 欠压实 煤系烃源岩 沙河子组 白垩系 徐家围子断陷 松辽盆地
摘 要: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压力测试以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白垩系沙河子组现今超压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构造单元、不同岩性烃源岩超压的演化进行了定量恢复,并对超压贡献率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1)徐家围子断陷白垩系沙河子组现今为常压-弱超压系统,凸起区超压最大;烃源岩超压以生烃增压作用为主,其次为欠压实作用,而储层超压为烃源岩超压对其的超压传递造成,与断裂及背斜的形成和发育密切相关。(2)研究区沙河子组烃源岩超压主要为煤层和富有机质泥岩的生烃增压作用,通常煤层生烃增压贡献率最大,富有机质泥岩次之,贫有机质泥岩超压较低,而生烃凹陷及周缘富有机质泥岩生烃增压贡献率高于煤层;凹陷区烃源岩生烃增压贡献率高于斜坡带和凸起区。(3)研究区沙河子组超压的演化可分为3个阶段,白垩纪早—中期为缓慢增压阶段,烃源岩因欠压实作用和缓慢生烃作用产生超压,经沙河子组—营城组沉积期活动性断裂和背斜传递至储层,储层超压缓慢增长;白垩纪晚期为快速增压阶段,烃源岩大量生气,生烃增压作用和欠压实作用产生的超压持续传递,储层超压快速升高,该阶段造成的储层超压占现今总超压的90%;古近纪早期至今为保持稳定阶段,构造稳定,烃源岩的生烃增压作用和欠压实作用稳定,超压基本保持不变,储层超压稳定增长。(4)研究区沙河子组不同岩性地层超压的差异性演化控制着天然气的分布,源、储过剩压力差为油气运移提供了动力条件,贫有机质泥岩盖层为下覆储层提供了封闭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