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针刺联合刺血疗法对荨麻疹模型大鼠肥大细胞脱颗粒效应的影响 收藏

针刺联合刺血疗法对荨麻疹模型大鼠肥大细胞脱颗粒效应的影响

Effect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bloodletting therapy on mast cell degranulation in urticaria rats

作     者:杜玉茱 梁玉磊 石钰 薛玉强 刘湘 田赞 孙明新 王艳君 DU Yuzhu;LIANG Yulei;SHI Yu;XUE Yuqiang;LIU Xiang;TIAN Zan;SUN Mingxin;WANG Yanjun

作者机构:河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石家庄050200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康复科 河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石家庄050200 河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石家庄050011 河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石家庄050011 

出 版 物:《中国针灸》 (Chinese Acupuncture & Moxibustion)

年 卷 期:2024年第44卷第11期

页      面:1273-128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5[医学-中医学] 100512[医学-针灸推拿学] 10[医学]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项目:2017YFC1703605 河北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1377766D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2021094 

主  题:荨麻疹 针刺 刺血 肥大细胞脱颗粒 被动皮肤过敏反应 

摘      要: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刺血疗法对荨麻疹模型大鼠血清炎性因子表达、致敏部位皮肤组织形态及肥大细胞脱颗粒情况的影响,探索其治疗荨麻疹的可能机制。方法:SPF级SD大鼠42只,随机选取6只大鼠制备致敏抗血清,剩余36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针刺组、刺血组和针刺+刺血组,每组6只,采用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制备荨麻疹大鼠模型。阳性药物组予1 mL氯雷他定溶液(1 mg·kg^(-1))灌胃,每日1次;针刺组先予1 mL 0.9%氯化钠溶液灌胃,1 h后进行针刺干预,穴取“百会“中脘及双侧“曲池“血海,每日1次,每次15 min;刺血组先予1 mL 0.9%氯化钠溶液灌胃,1 h后进行刺血疗法,于“大椎及双侧“膈俞点刺放血,每日1次,每穴放血量约0.1 mL;针刺+刺血组先予1 mL 0.9%氯化钠溶液灌胃,1 h后联合采用针刺和刺血干预,每日1次。各组均于第6天开始干预,均干预2周。末次干预结束后,各组大鼠进行抗原激发。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类胰蛋白酶(TPS)、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直尺测量大鼠背部致敏部位皮肤蓝斑直径,HE染色观察大鼠背部致敏部位皮肤组织形态,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大鼠背部致敏部位皮肤肥大细胞脱颗粒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g E、TPS、IL-4、IL-5、TNF-α含量升高(P0.01),背部致敏部位皮肤蓝斑直径增大(P0.01),背部致敏部位皮肤组织肥大细胞脱颗粒率升高(P0.01),模型组大鼠背部致敏部位皮肤组织出现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及真皮层水肿。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物组、针刺组、刺血组和针刺+刺血组大鼠血清Ig E、TPS、IL-4、IL-5、TNF-α含量降低(P0.01,P0.05),阳性药物组和针刺+刺血组大鼠背部致敏部位皮肤蓝斑直径减小(P0.05),阳性药物组、针刺组、刺血组和针刺+刺血组大鼠背部致敏部位皮肤组织肥大细胞脱颗粒率降低(P0.01),阳性药物组、针刺组、刺血组和针刺+刺血组大鼠背部致敏部位真皮层水肿、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均有所减轻。阳性药物组和针刺+刺血组大鼠血清Ig E、TPS、IL-4、IL-5、TNF-α含量及背部致敏部位皮肤组织肥大细胞脱颗粒率低于针刺组和刺血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刺血可抑制荨麻疹模型大鼠背部致敏部位皮肤组织肥大细胞脱颗粒,改善其皮肤组织病理形态,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辅助性T细胞2(Th2)分化增殖,调节体液免疫应答有关。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