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典型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区植被覆盖度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研究 收藏

典型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区植被覆盖度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研究

作     者:张鸽 李万增 于帅 孙学亮 

作者机构:河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大队(河北省矿山环境修复治理技术中心) 

出 版 物:《中国矿业》 (China Mining Magazine)

年 卷 期:2024年

学科分类:07[理学] 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河北省地矿局科研项目资助(编号:13000022P003294101174) 

主  题:矿山生态修复 植被覆盖度 多时相影像 时空演变 驱动因素 地理探测器 

摘      要:露天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随着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的日益突出,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成为重要课题。本文以典型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区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究其植被覆盖度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首先,通过多时相遥感影像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模型原理,结合GIS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不同时间段内矿山生态修复区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情况。其次,结合研究区的地形数据、气候条件及治理工程等资料,利用地理探测器,综合分析植被覆盖度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上,随着生态修复措施的实施,植被覆盖度呈现增加趋势,明确植被覆盖度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趋势。在空间维度上,矿山修复治理后稳定改善区域植被覆盖度变化呈现连续性,揭示植被覆盖度在生态修复区内的分布差异及变化特征。驱动因素分析表明,地形条件、气候变化、人为活动等多重因素相互关联,共同影响了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植被覆盖度的提升与治理工程和降雨呈正相关,生态修复措施的实施和养护对植被覆盖度具有积极影响。据此,建议在矿山生态修复过程中,充分考虑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以及人为活动的影响,制定科学合理的修复方案;同时,加强监测和评估工作,以确保生态修复效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