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GIS和Markov模型的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 收藏

基于GIS和Markov模型的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

Land use change in farming-pastoral region of Inner Mongolia based on GIS and Markov model

作     者:郭碧云 张广军 Guo Biyun;Zhang Guangjun

作者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杨凌712100 密西根州立大学林业科学系东兰辛48823 

出 版 物:《农业工程学报》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年 卷 期:2009年第25卷第12期

页      面:291-298,I004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10[理学-生物学] 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802[工学-机械工程] 0801[工学-力学(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基  金:美国NSF项目(0507948 0624018) 

主  题:GIS 模型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Markov 太仆寺旗 

摘      要:为了研究人类活动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转化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该文以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太仆寺旗为例,运用RS和GIS技术对该区域近30a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景观格局空间变化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马尔可夫(Markov)模型对未来20 a土地利用变化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近30 a来,草地和农业用地面积在该研究区占居主导地位,并且它们之间发生着明显的相互转化。1975-1990年,草地主要向农业用地转移,1990-2004年农业用地主要转化为草地,草地面积增加;1975-2000年,研究区景观多样性升高,蔓延度指数下降,破碎化程度加剧;2000-2004年景观内优势斑块具有了很好的连接性,聚集度增大,整体景观格局破碎化程度降低;人为干扰强度的变化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土地利用强度主要受人口数量以及国家土地利用政策的影响;在未来20a间农业用地面积会继续减小,草地、未利用土地面积将有小幅度降低,林地面积会显著增加。实行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利用生态系统自身的修复功能进行生态环境治理是该地区生态恢复的基本途径。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