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鹅喉羚的求偶交配行为 收藏

鹅喉羚的求偶交配行为

Courtship and Mating Behaviors in Gazella subgutturosa

作     者:连仲民 夏参军 杨维康 David Blank LIAN Zhongmin;XIA Canjun;YANG Weikang;DAVID Blank

作者机构:中国科学院干旱区生物地理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11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出 版 物:《四川动物》 (Sichuan Journal of Zoology)

年 卷 期:2014年第33卷第4期

页      面:505-51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10[理学-生物学] 07[理学] 071002[理学-动物学]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1303301)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项目(XBBS201308) 中国科学院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计划(2011T1Z42) 

主  题:鹅喉羚 繁殖行为 圈雌 交配模式 领域 

摘      要:于2009~2010年研究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的求偶交配行为。共记录4大类17种求偶交配行为。鹅喉羚的发情期分为2个阶段:发情准备期和高峰期。从发情准备期开始,雄羚开始沿雌羚每日移动路线建立领域并在整个白昼呆在领域内。高峰期持续时间较短,但雄羚整个高峰期始终停留在领域内。排泄物标记是鹅喉羚采用最多的领域标记方式,而角标记则持续时间更长。小跑是鹅喉羚圈雌时采用频率最高的步法,其次是走动和奔跑,走动步法持续时间最长,不同步法的组合使用是圈雌成功率和能量节约的最优化权衡。鹅喉羚的求偶交配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试探接近阶段,若雌羚已作好交配准备,则进入第二阶段,雄羚以直立行走或碎步行走接近雌羚,第三阶段为爬跨交配阶段。鹅喉羚的交配模式属于Dewsbury交配行为模式分类系统的第13类和Dixson分类系统的第14类。鹅喉羚成功交配后,并不存在个体配偶看护,而是通过守卫领域以提高总体配偶看护水平。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