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燥湿凉血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修复的影响
Effects of Heat-Clearing Dampness-Drying Blood-Cooling Formula on the Repair in Colon Tissue of Ra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作者机构: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湖北省宜昌市西陵路21号443000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出 版 物:《中医杂志》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年 卷 期:2014年第55卷第20期
页 面:1764-1767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8[医学-中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摘 要:目的探讨清热燥湿凉血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迪莎组、中药组,每组10只。模型组、艾迪莎组、中药组用三硝基苯磺酸/乙醇复合法局部灌肠建立UC大鼠模型,24h后正常组和模型组以生理盐水1ml/100g灌肠,艾迪莎组以艾迪莎混悬液(浓度为5g/L)1ml/100g灌肠,中药组予以清热燥湿凉血方混悬液(含生药1g/ml)1ml/100g灌肠,每天1次,各组均灌肠15天。取结肠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肠组织CK20、CD34蛋白的表达,RT-PCR技术检测结肠组织CK20、CD34、核因子-κB(NF-κB)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艾迪莎组、中药组CK20、CD34蛋白及mRN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艾迪莎组和中药组CK20、CD34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艾迪莎组、中药组NF-κB mRNA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清热燥湿凉血方能促进UC大鼠结肠组织上皮修复和结肠微血管生成,抑制结肠组织NF-κB的表达,可能是治疗UC的作用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