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红毛丹栽培品系资源主要果实性状的比较分析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Main Fruit Characters of Rambutan(Nephelium lappaceum L.) Cultivars作者机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口实验站海口570102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湛江524091 海南省保亭县国营农场管理局保亭572300
出 版 物:《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Genomics and Applied Biology)
年 卷 期:2015年第34卷第9期
页 面:1993-2002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2[农学-园艺学] 090201[农学-果树学]
基 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3062) 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1630062014018) 2015年农业生态环保项目热带果园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示范共同资助
摘 要:为明确红毛丹栽培品系果实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对海南省保亭县13个代表性品系的单果重、果肉重、果形指数、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含量等17个果实性状进行测量,并进行性状间相关分析及不同种质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状的品系间变异幅度亦不同,其中果核重变异系数最大(28.83%),可溶性糖含量最小(5.62%)。不同性状指标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单果重与果实横径、果肉厚、果皮重、果肉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实纵径、果核重呈显著正相关;果核重与种子纵径和横径呈极显著正相关。果肉重与果肉厚、可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可食率与可滴定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果实性状聚类分析(平均距离为7.013时)可将13份资源分为5类,第Ⅲ类品系果实各性状综合表现优良,单果重最大,果核小,果肉最多,可直接鲜食,第Ⅴ类品系单果重低,果肉少,可食率较低,酸含量高,口感较其它类较差,适合加工开发利用。研究表明海南省红毛丹栽培品系果实性状存在丰富的多样性,为生产开发、遗传育种等提供了信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