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源土地利用数据下景观格局对径流-泥沙影响的不确定性研究——以鄱阳湖区虎山流域为例
作者机构: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地球系统与资源环境重点实验室地气作用与气候效应团队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西藏珠穆朗玛特殊大气过程与环境变化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加德满都科教中心 中国科学院中国-巴基斯坦地球科学研究中心
出 版 物:《生态学报》 (Acta Ecologica Sinica)
年 卷 期:2024年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工学] 081501[工学-水文学及水资源] 0815[工学-水利工程] 0834[工学-风景园林学(可授工学、农学学位)]
基 金: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与研究项目(2019QZKK01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401030) 三峡大学科研启动基金(2023RCKJ0025)
主 题:景观格局 多源土地利用数据 土壤侵蚀 偏最小二乘回归 鄱阳湖区
摘 要:景观格局是表征土地利用(LUCC)空间分布特征的重要指标,人类活动导致的景观格局变化是改变流域径流-泥沙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现有研究仅采用单一来源的LUCC产品探究景观格局对径流-泥沙过程的影响,忽略了不同LUCC产品给研究带来的不确定性。本文以鄱阳湖区饶河上游虎山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1963—2022年气象水文数据和3种同分辨率的1990—2020年七期LUCC产品,分析流域降雨、径流、输沙和土地利用的变化特征,并结合相关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探究景观格局变化对径流-泥沙特征的影响及其不确定性。研究发现,1963—2022年,虎山流域年输沙模数(STM)和含沙量(SSC)呈显著增长趋势(P0.001),径流深(RD)呈不显著增长趋势。流域内主要的LUCC为林地和耕地,约占流域面积的(79.57±6.03)%和(15.72±2.36)%。1990—2020年,城镇扩张主要侵占林地和耕地,且存在较多林地-耕地之间的相互转化。不同LUCC产品得到的景观格局指数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主要由其对灌木和草地的识别差异所导致的。总体来说,研究区景观的最大斑块面积有所减小,景观破碎度有轻微增长,景观多样性有一定的增加。不同LUCC产品下得到的景观格局对径流-泥沙的影响存在差异,所有产品一致的结论是:斑块密度(PD)和蔓延度指数(CONTAG)与RD、STM和SSC呈负相关关系,边缘密度(ED)、Shannon多样性指数(SHDI)和Shannon均匀度指数(SHEI)与STM和SSC呈正相关关系;PLSR模型显示最大斑块占景观面积比例、斑块结合度、景观分割度、SHDI和修正的Simpson均匀度指数(MSIEI)对RD、STM和SSC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选用ED表征面积-边缘特征、选用PD和CONTAG表示聚散度特征以及选用SHDI和SHEI表征多样性特征可以相对减少LUCC产品对研究结果带来的不确定性。通过增加流域内林地与耕地之间的连通性,减少零散分布的耕地,尽可能避免两种景观类型之间的相互转换,可以减少景观破碎化程度,缓解流域土壤侵蚀。研究成果可为鄱阳湖区水土流失防治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