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伐恢复对松栎混交林表层土壤酶活性及酶化学计量的影响
作者机构: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调查规划院旱区生态水文与灾害防治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
出 版 物:《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Journal of Zhejiang A & F University)
年 卷 期:2024年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90301[农学-土壤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2071763)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调查规划院2021年科技创新资助项目(XBJ-KJCX-2021-15)
摘 要:[目的] 探讨间伐后不同恢复时间下秦岭松栎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胞外酶活性的变化,研究该地区抚育间伐措施对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为制定森林可持续经营方案及合理的生态恢复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松栎混交林间伐后不同恢复时间(5、13 a)的表层土壤(0~10 cm)理化性质和胞外酶活性进行测定,并计算各处理样地酶化学计量比和酶矢量。[结果] ①间伐后土壤pH提高,13 a处理显著增加土壤全磷、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质量分数(P0.05),降低了土壤有效氮质量分数。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在5 a处理显著下降(P0.05),在13 a处理后逐渐恢复至间伐前水平。②间伐处理显著降低了β-木糖苷酶、氮获取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P0.05),提高了β-葡糖苷酶活性;酚氧化物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在间伐初期(5 a处理)表现为降低趋势,13 a处理恢复到间伐前水平。③13 a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碳获取酶/氮获取酶比值(EC/N)、土壤碳获取酶/磷获取酶比值(EC/P)和酶矢量长度(P0.05),5 a处理显著提高了EC/P和土壤氮获取酶/磷获取酶比值(EN/P)的同时也显著降低了酶矢量角度(P0.05)。[结论] 随间伐恢复时间延长,土壤养分、有机碳和氧化酶活性呈现逐渐恢复的趋势;pH是影响土壤酶活性及酶矢量变化的关键因子。间伐导致土壤微生物在初期恢复阶段的磷限制有所缓解,后期并未改变受碳、磷共同限制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