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andsat影像评估鸡足山火烧迹地近40年间植被恢复动态
作者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云南西双版纳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云南省气候中心 大理市林业和草原局 大理市余金庵国有林场
出 版 物:《生态学报》 (Acta Ecologica Sinica)
年 卷 期:2024年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基 金:云南省重点研发计划(202303AC100009) 云南省基础研究专项重大项目(202101BC070002) 云南省基础研究专项(202301AT070356)
摘 要:大范围、高强度的森林火灾能够摧毁地表植被并重启群落演替进程,是影响滇中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干扰因素之一,但当地这些火烧事件的干扰边界和随后的植被恢复动态目前仍缺乏足够的定量报道。以大理鸡足山亚热带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分布区内1984年5月3日发生火灾的火烧迹地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1986—2023年的Landsat多时序影像,尝试以差值归一化燃烧指数(difference Normalized Burn Ratio, dNBR)对当地历史火烧事件的火烈度边界进行定量划分,以地形因子和多重比较对不同火烈度区域间空间分布格局差异进行解释和分析;以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归一化燃烧指数(Normalized Burn Ratio,NBR)和燃烧恢复率(Burn Recovery Ratio,BRR)等遥感植被指数时序变化和分段线性回归模型对火烧迹地上的植被恢复阶段进行定量区分,结合气温和降水等气候因子的时序变化对植被恢复过程中的重要时间拐点进行解释,并以林冠高度特征对火烧迹地目前的植被恢复程度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当地1984年时的总过火面积应不小于1423.71hm2,火烧迹地可划分为轻度、中低度、中高度和重度等四个火烈度(Fire severity)等级,面积比例分别为63.39%、30.73%、5.85%和0.03%,坡度较小则火烈度可能越高;轻度和中低度火烈度区可分为快速恢复(1986—1996年)和降速恢复阶段(1996年至今),中高度和重度火烈度区可分为快速恢复(1986—1990年)、降速恢复(1990—1996年)和稳定(1996年至今)阶段,但气候因子并未表现出类似的阶段性变化,遥感植被指数的时间动态更多与植被演替过程中的树种迭代过程有关;各火烈度区域内的林冠平均高度至今仍较对照区(26.4 m)偏低,林冠结构和森林地上生物量应仍处于恢复过程中。当地火烧迹地上的森林经过40年的恢复后应仍处于次生演替的前中期,亚热带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的恢复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