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城市河流洪水应急响应评估与优化:以茅洲河流域120急救为例 收藏

城市河流洪水应急响应评估与优化:以茅洲河流域120急救为例

Assess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urban emergency response in river flood scenarios:A case study of 120 emergency services in the Maozhou River Basin

作     者:樊冬丽 刘永强 田展 FAN Dongli;LIU Yongqiang;TIAN Zhan

作者机构: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上海201418 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深圳518055 

出 版 物:《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年 卷 期:2024年第55卷第9期

页      面:49-60页

学科分类:081405[工学-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08[工学] 0814[工学-土木工程]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E0124800) 深圳市科技计划(KCXFZ20201221173412035,JCYJ20210324104004013) 高水平专项资金(G03050K001) 

主  题:极端降雨 应急可达性 位置优化 最优路径 情景模拟 洪涝 气候变化 

摘      要:【目的】受气候变化与城市化的双重影响,频繁发生的城市洪涝灾害对城市应急救援服务的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构建流域尺度的应急服务优化框架,评估医疗应急可达性在不同河流洪水情景下的状态,确定新增临时应急救援点的位置,并明确养老院等关键基础设施获得医疗应急服务的最优线路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选取洪涝多发的深圳市茅洲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水文模型模拟不同重现期下的河流淹没结果,结合最短路径分析与LSCP位置集覆盖模型,确定临时应急救援点的位置与数量。【结果】结果表明:随着降雨重现期的增长,洪涝对交通的影响逐渐显现,但河流洪水的淹没主要分布在河道附近2~3 km,对整个区域的影响有限;降雨强度、交通运行速度以及现有医院的位置共同决定了不同地区获取医疗应急服务的时间与新增临时应急救援点的数量;河流北部地区的养老院获得医疗应急服务的出行线路随着降雨重现期的增长而改变,在降雨重现期为100 a一遇时无法获得医疗应急服务。【结论】研究表明:结合洪涝情景的应急服务设施优化与应急线路识别有利于增强洪涝场景下的城市应急救援能力。研究结果可为茅洲河地区布设医疗应急设施提供建设参考。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