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论中国历代民歌研究英译的对象性问题--基于《中国历代民歌史论... 收藏

论中国历代民歌研究英译的对象性问题--基于《中国历代民歌史论》英译的考察

作     者:申富英 Shen Fuying

作者机构: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出 版 物:《文史哲》 (Literature,History,and Philosophy)

年 卷 期:2024年第5期

页      面:15-21,5,16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0103[文学-汉语言文字学] 05[文学]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中国历代民歌史论》英译”(17WZW002)的后续研究成果 

主  题:翻译主体 翻译属性 翻译文本 认知层面 对象性活动 走向世界 实体主义 中华文化 

摘      要:中华文化要想真正走向世界,很有必要探讨翻译的对象性问题。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我想以刚刚出版的《中国历代民歌史论》的英译版为例,谈一下翻译的对象性问题,或者更具体地说,谈一下文学论著英译的对象性问题。所谓“对象性是一个哲学概念,主要涉及人的本质与对象本质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社会关系中的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对象性思想的先进性主要有以下几点:“在认知层面表现为从主体方面出发的认知主体建构论,在实践层面表现为以‘对象性活动’为基本规定的生产实践基础论,在社会理论和人学理论方面以关系主义分析视角超越了实体主义本质论,在研究方法层面则体现为当事人与观察者双重视角的对照。②具体到中国历代民歌研究英译上,我理解的“对象性指翻译主体与翻译文本及其接受者之间的关系,或者说就是关于对翻译活动内在属性、形式、构成、目的等的一种认知。它最关注的就是翻译主体与翻译主体要认识的翻译属性之间的关系。这个话题既涉及翻译实践的“技的问题,也涉及对翻译学之“道的思考。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