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下的民族交融与区域发展——以贵州六盘水地区为例
On the Three-Line Construction and Ethnic Integration——Taking the Liupanshui Area in Guizhou as an Example作者机构: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出 版 物:《民族艺林》 (Journal of Ethnic Art)
年 卷 期:2024年第3期
页 面:18-31页
学科分类:0304[法学-民族学] 0302[法学-政治学] 03[法学] 030204[法学-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030401[法学-民族学] 030503[法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60206[历史学-中国现代史] 06[历史学] 0305[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0602[历史学-中国史]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成立后各民族人口流动与深度交融的动力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1&ZD212) 贵州省理论创新课题(委托课题)“贵州三线建设促进民族交融互嵌调查研究”(项目编号:GZSLLXKT-WTKT—2023—09)阶段性成果
摘 要:当前国内关于三线建设的学术研究主要聚焦于国防及相关战略领域,对于民族融合的探讨相对较少。三线建设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推动了六盘水向现代化工业城市转型,使之成为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成为民族融合和区域发展的生动缩影,展现了多元文化共生与经济共赢的可能性。六盘水三线建设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进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文章通过梳理六盘水三线建设概况,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层面分析三线建设期间当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证素材,从而得出六盘水三线建设在促进民族交融互嵌上具有丰富民族结构、促进民族交流、推动民族团结等表现,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