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和非靶向代谢组学的吴茱萸心脏毒性研究
作者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物警戒与合理用药研究中心
出 版 物:《中国药物警戒》 (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ovigilance)
年 卷 期:2024年
学科分类:1008[医学-中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227411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临床中药学(zyyzdxk-2023257)
主 题:吴茱萸 心脏毒性 药物警戒 网络药理学 非靶向代谢组学
摘 要:目的 以用药历史悠久的吴茱萸为示例,探索中药吴茱萸心脏毒性潜在作用机制,为其临床用药安全与风险防控提供警戒基础。方法 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分析吴茱萸作用于心脏的靶点通路,结合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探讨吴茱萸对心脏代谢通路的影响,分析其对心脏毒性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 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到吴茱萸和心脏毒性的交集靶点有51个,其中包括TNF、IL-6、IL-1β、TP53、CASP3等核心靶点,涉及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等信号通路;代谢组学分析筛选出嘌呤代谢途径,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柠檬酸盐(TCA)循环途径等关键代谢通路。综合分析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与非靶向代谢组学结果,提示吴茱萸引起的心脏毒性与能量代谢有关,可能通过干扰心肌细胞内TCA循环、嘌呤代谢以及蛋白质的合成分解引起心脏毒性。结论 吴茱萸的心脏毒性与影响心肌能量代谢密切相关,且由于其对心脏有双向作用,临床上用药应注意用量、证候等,加强用药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