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复合指纹识别技术定量示踪流域泥沙来源 收藏

复合指纹识别技术定量示踪流域泥沙来源

Quantifying catchment scale sediment source using composite fingerprinting technique

作     者:郭进 文安邦 严冬春 史忠林 Guo Jin;Wen Anbang;Yan Dongchun;Shi Zhonglin

作者机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41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出 版 物:《农业工程学报》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年 卷 期:2014年第30卷第2期

页      面:94-10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10[理学-生物学] 09[农学] 0802[工学-机械工程] 0801[工学-力学(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基  金:西部行动计划项目(KZCX2-XB3-09)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D31B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1201275) 西部之光"西部博士"项目 

主  题:泥沙输移 土壤 模型 指纹识别技术 多变量线性混合模型 复合指纹因子 

摘      要:土壤侵蚀导致水土资源及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泥沙淤积危害及其引发的一系列水环境效应已成为当前及以后一段时期内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开展流域(河流)泥沙来源研究,查明入塘、河、库泥沙通量,定量识别泥沙来源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选取了一个由山坪塘控制出口的封闭式农业单元小流域(10.7 hm2),开展复合指纹识别技术定量辨析塘库沉积泥沙来源新尝试。据流域现状,定性划分了3种泥沙来源,即旱地、水田、林草地,并分别于塘库中部采取A、B、C三柱表层沉积泥沙;结合复合指纹识别技术定量解析了塘库表层沉积泥沙来源。研究表明,塘库沉积泥沙各来源相对输沙贡献分别为旱地84%、水田14%、林草地2%,复合指纹识别技术能较好地辨析小流域泥沙来源。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