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高粱泡叶抗炎作用的分子机制 收藏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高粱泡叶抗炎作用的分子机制

作     者:韦美燕 韩伟 李哲 田孟斌 吴静澜 陈汝玲 

作者机构:贵州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国家苗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贵州中药炮制与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罗定市中医院 

出 版 物:《贵州科学》 (Guizhou Science)

年 卷 期:2024年第05期

页      面:33-41页

学科分类:1008[医学-中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基  金: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民族医药科学技术研究课题(QZYY-2022-011) 贵州中医药大学药用高分子材料研究中心(贵中医ZX合字071号) 

主  题:高粱泡叶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抗炎 分子机制 

摘      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采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揭示高粱泡叶在抗炎治疗中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网络药理学数据库筛选识别出高粱泡叶关联的抗炎靶点,并进行蛋白互作网络(PPI)、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同时,利用Autodock软件对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模拟。结果:从高粱泡叶中鉴定了30种活性成分,涉及493个潜在靶点和2004个疾病相关靶点,其中直接参与抗炎治疗的核心靶点共计131个,如IL-6、TNF-α、IL-1β、ALB、AKT1、EGFR、SRC、TP53、ATAT3、PTGS2等。GO功能富集与KEGG通路分析表明,高粱泡叶抗炎效应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传导途径以及cAMP信号通路在内的170条生物通路密切相关。分子对接实验证实这些主要活性成分与相应靶蛋白间具有良好的结合亲和力。结论:高粱泡叶可能通过多种成分、多靶点、多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与机制,为深入研究高粱泡叶及其活性成分抗炎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参考。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