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走进新闻馆:民国记者的招聘机制与职业建构(1912—1937... 收藏

走进新闻馆:民国记者的招聘机制与职业建构(1912—1937)

作     者:武家璇 王润泽 

作者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出 版 物:《编辑之友》 (Editorial Friend)

年 卷 期:2024年第10期

页      面:87-9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50301[文学-新闻学] 060205[历史学-中国近代史] 05[文学] 06[历史学] 0602[历史学-中国史] 0503[文学-新闻传播学]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媒介变迁、交往革命与人的现代化研究”(23AXW002) 

主  题:新闻记者 招聘机制 职业化 新闻教育 

摘      要:民国时期,在新闻本位观念的影响下,公开招聘成为与“推荐“坐科并存的商业报馆的选人方式。报馆的招聘制度走向专业和规范,从只要求应聘者寄送访稿到面见洽谈细节,部分报馆还在招聘中增加了考试环节。同时,报馆的招聘标准建构了记者的职业能力,从只注重采写经验到设置学识门槛,且考察记者对新闻价值等的认识。至20世纪30年代,经过新闻教育和公开招聘进入报馆的记者获得广泛认可,具备新闻学识也成为报馆选人的标准之一。但新闻学教育的迟滞和办报理念的差异,导致社会各界对记者职业能力的认识存在差异。报馆现代招聘机制的形成,不仅彰显了民国记者的职业化进程,也为当代新闻教育和新闻事业间路径和目的的统一提供了历史经验。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