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情景”到“脱域”:数字时代的福利身份与社会权利探讨——基于C市“救助通”的案例研究
From“Contextualization”to“Deterritorialization”:Study of Welfare Identity and Social Right in the Digital Age--A Case Study Based on the“Jiuzhu Tong”of City C作者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北京100872
出 版 物:《学术研究》 (Academic Research)
年 卷 期:2024年第9期
页 面:84-93,177,17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2[经济学] 0201[经济学-理论经济学] 020101[经济学-政治经济学] 120404[管理学-社会保障]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残疾人家庭与社会支持机制建设及案例库建设”(17ZDA116) 2023年民政部部级课题“多维贫困指数在低收入家庭动态监测中的应用”(2022K20586)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数字技术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如何利用数字技术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以C市社会救助领域数字化应用“救助通为研究案例,分析数字技术的应用给福利身份建构范式和公民社会权利带来的影响,发现“救助通的开发和应用解构了传统“情景化的福利治理范式,建构了“脱域化的福利身份范式,对工业时代的社会权利造成冲击,数字社会权利逐渐显现。但在推进福利领域的数字化治理过程中,工业时代的社会权利与数字社会权利存在冲突与张力,对特殊困难群体社会权利的实现造成阻碍。为此,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应平衡“情景与“脱域、技术与人文的关系,优化数字化治理模式下的国家与个人契约关系,保障困难群体社会权利的充分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