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少数民族特色饮食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基于西南区域少数民族聚集... 收藏

少数民族特色饮食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基于西南区域少数民族聚集地世居自然人群队列研究

作     者:王媛 肖斐 张宇馨 周恩慧 钟建琴 胡宇欣 洪峰 

作者机构:贵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环境污染与疾病监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 版 物:《中国全科医学》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年 卷 期:2024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1[医学-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 10[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2173566)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资助项目(2017YFC0907301) 

主  题:心血管疾病 少数民族 特色饮食 贵州 Logistic模型 队列研究 

摘      要:背景 心血管疾病(CVD)是引起死亡及致残的主要慢病之一,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鲜见少数民族特色饮食对CVD影响的研究。目的 分析贵州省少数民族CVD的流行现状,探讨民族特色饮食与CVD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数据来源于“西南区域少数民族聚集地世居自然人群队列研究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库,2018年7月—2019年8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对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18 790名30~79岁世居三代的侗族、苗族、布依族居民进行基线调查,最终共有17 085人纳入分析,根据调查对象是否患有CVD将其分为两组:CVD组(530名)和非CVD组(16 555名)。由专业调查员使用该项目组开发的专用电子问卷进行面对面访谈,包括基本情况、生活习惯、疾病史、饮食情况等调查。根据少数民族饮食文化研究可知,要求调查对象回忆过去1年中吃腌制蔬菜、糯米及其制品、腌制鱼/肉类、腊/熏肉、白酸汤、红酸汤、牛/羊瘪菜、紫血肉、鱼腥草、蕨菜、油茶这11种食物的频次(次/月)。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民族特色饮食与CVD的关系。结果 贵州省少数民族CVD总患病率为3.20%,各民族CVD患病率为侗族3.14%、苗族3.13%、布依族3.03%,男性患病率(3.68%)高于女性(2.8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总人群中,糯米及其制品1~3次/月(OR=0.720,95%CI=0.553~0.937,P=0.015)是CVD的保护因素。在侗族人群中,蕨菜≤1次/月(OR=2.172,95%CI=1.162~4.059,P=0.015)是CVD的危险因素;在苗族人群中,糯米及其制品1次/月(OR=0.442,95%CI=0.202~0.967,P=0.041)是CVD的保护因素;在布依族人群中,牛/羊瘪菜≤1次/月(OR=1.935,95%CI=1.046~3.579,P=0.035)是CVD的危险因素。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男性人群中,糯米及其制品1~3次/月(OR=0.639,95%CI=0.427~0.957,P=0.030)可降低CVD的患病风险;在1次/月(OR=1.655,95%CI=1.011~2.709,P=0.045)可增加CVD的患病风险;在体质量正常的人群中,糯米及其制品1次/月(OR=7.507,95%CI=1.324~42.556,P=0.023)可增加CVD的患病风险,而油茶1次/月(OR=0.319,95%CI=0.103~0.990,P=0.048)可降低CVD的患病风险;在不饮酒人群中,糯米及其制品1~3次/月(OR=0.710,95%CI=0.531~0.948,P=0.020)、红酸汤1~3次/月(OR=0.775,95%CI=0.613~0.980,P=0.033)均可降低CVD的患病风险,而腊/熏肉1~3次/月(OR=1.400,95%CI=1.040~1.884,P=0.027)可增加CVD的患病风险。糯米及其制品、腌制鱼/肉类和紫血肉与CVD的患病风险均存在非线性量效关系(Poverall1次/月、鱼腥草1次/月、牛/羊瘪菜≤1次/月、腊/熏肉1~3次/月可能会增加CVD的患病风险。应对少数民族特色饮食的摄入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