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田面水磷素浓度动态变化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ers application patterns on the dynamics of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 in surface water and rice yield in paddy fields作者机构:农田生态保育与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绿色磷肥智能制造与高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合肥230036 安徽省自然资源部江淮耕地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36 中盐安徽红四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绿色智能复合肥研究院合肥231602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北京100083
出 版 物:《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年 卷 期:2024年第51卷第4期
页 面:683-689页
学科分类:090101[农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09[农学] 0901[农学-作物学]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23YFD17002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208003) 安徽省研究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2022cxcysj061,2022cxcysj059) 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2022AH050886) 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202103a06020012) 绿色智能复合肥研究院(KJ2021717,KJ2021719)共同资助
摘 要:为了探讨在巢湖流域稻麦轮作体系下磷肥减量与新型肥料施用对水稻田面水磷素浓度动态变化及水稻产量的影响,于2022年5月在合肥市庐江县开始田间试验。试验设置6个处理:对照处理(CK,不施肥)、常规施肥(CF,磷用量P_(2)O_(5) 90 kg·hm^(-2))、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减磷20%(20%PR,磷用量P_(2)O_(5) 72 kg·hm^(-2))、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减磷50%(50%PR,磷用量P_(2)O_(5) 50 kg·hm^(-2))、增效控失肥(CRF,磷用量P_(2)O_(5) 90 kg·hm^(-2))、缓释掺混肥(SRF,磷用量P_(2)O_(5) 90 kg·hm^(-2))。结果表明:施用两种新型肥料降低了田面水总磷(TP)和可溶性磷(DP)浓度峰值,总磷(TP)和可溶性磷(DP)峰值较CF处理分别降低了46.02%、42.38%与49.29%、44.71%,其中CRF降低程度最大;磷肥减量20%和50%处理也明显降低了田面水TP和DP浓度峰值,峰值分别较CF处理降低了12.78%、20.42%和42.56%、45.28%;在施肥7 d后,各施磷处理田面水的TP和DP浓度逐渐降低到较低水平并趋于稳定。产量方面,施用两种新型肥料均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增幅达2.14%~8.59%(P0.05);磷肥减量20%施用对水稻产量无显著影响,但磷肥减量50%时则显著降低水稻产量,降幅达12.06%(P0.05)。综上,施用新型肥料可有效降低田面水磷素浓度、增加作物产量,其中以增效控失肥效果最为明显;磷肥减量20%不仅能降低田面水磷素浓度且对于作物稳产有一定的效果。研究结果为巢湖流域面源污染防控及养分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