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宋代地方政府公信力损耗及其治理论析 收藏

宋代地方政府公信力损耗及其治理论析

Research on the Loss of Public Credibility of Local Governments in the Song Dynasty and I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作     者:王晓龙 谢向辉 WANG Xiaolong;XIE Xianghui

作者机构: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河北保定071002 

出 版 物:《安徽史学》 (Historical Research In Anhui)

年 卷 期:2024年第5期

页      面:17-2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20202[管理学-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12[管理学] 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060204[历史学-中国古代史] 020207[经济学-劳动经济学] 1202[管理学-工商管理] 0201[经济学-理论经济学] 06[历史学] 020106[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0602[历史学-中国史]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宋代地方政府与民间经营资本关系研究”(2019BZS044)的阶段性成果 

主  题:宋代 地方政府 公信力 防治举措 反思 

摘      要:政府公信力是社会公众对政府履职能力的认可和信任度,属于政府的无形资产。宋代地方政府在行政中公信力损耗严重,主要表现在政策执行朝令夕改、失信于民,官员滥用权力残害民众、贪赃腐败、渎职怠政等方面。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包括部分官员素质较差,地方财政窘迫,中央政令和考核指标要求以及监督问责体制难以发挥实效等。为了挽回民众信任,宋朝统治者也提出一系列防治举措,既有制度层面的法令规章,也有执行层面的人事运作,还包括诸如《官箴书》之类的劝诫引导等,并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缺乏严格的惩治措施和长效问责机制,特别是中央决策的可行性和对地方财政的搜刮,导致地方政府违法扰民问题仍屡禁不止,治理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宋代民众以“不清不浊的浆水色来形容地方政府和官员,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认真反思。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