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荒野格局分析
Analysis of Wilderness Pattern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作者机构: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出 版 物:《风景园林》 (Landscape Architecture)
年 卷 期:2024年第31卷第10期
页 面:82-89页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8[工学] 081303[工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0813[工学-建筑学] 0834[工学-风景园林学(可授工学、农学学位)]
基 金:黑龙江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城市植被多样性格局及成因论研究”(编号LH2023E007)
摘 要:【目的】荒野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保护价值。黑龙江省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定量和可视化分析其荒野空间分布特征不仅可以综合反映人类对自然的干扰程度,判断自然保护区范围划定的合理性,也有助于当地荒野保护策略的制定。【方法】以黑龙江荒野为研究对象,结合经典荒野制图方法,选取距聚居点的遥远度、距可达道路的遥远度、人口分布密度和生物物理自然度4项指标绘制荒野质量指数图谱,并分析黑龙江省荒野空间分布格局及驱动因素。【结果】1)黑龙江省荒野空间格局呈现轴带式分布,即“西南东南低,中间轴带高;低质量等级以上的荒野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9.8%,较高质量等级以上荒野占比53.52%,荒野储量大。2)荒野质量越高,景观破碎度越低。3)研究区域内58.27%的高质量荒野未被纳入自然保护区,现有自然保护区划定范围未对全省荒野形成完全覆盖。4)经济发展及气候舒适度是荒野景观格局形成的重要驱动因素。【结论】黑龙江省荒野资源储量丰富,整体质量较高且高质量荒野分布集中,但当前未对荒野资源进行完整有效的保护;经济及气候是影响荒野空间分布格局的重要驱动因素。扩大荒野空间保护范围,构建荒野空间保护体系,加大高质量荒野保护力度,平衡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有助于实现黑龙江省荒野的有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