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以图像漫步重组质性研究过程:从教育场景中的观察者到参与者 收藏

以图像漫步重组质性研究过程:从教育场景中的观察者到参与者

Reorganizing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Process by Image Walking:From Researchers to Participants in Educational Settings

作     者:林小英 黄安妮 LIN Xiaoying;Anne Tom Wong

作者机构: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教育学院北京100871 

出 版 物:《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Peking University Education Review)

年 卷 期:2024年第22卷第2期

页      面:149-171,191,192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401[教育学-教育学] 04[教育学] 120403[管理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可授管理学、教育学学位)] 040101[教育学-教育学原理] 

基  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国家一般课题“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大学生学习新样态研究”(BIA240133) 

主  题:图像漫步 质性研究 教育场景 绵延 参与 

摘      要:教育研究现场与社会调查实地相比,更需要研究者的共情性理解,图像漫步方法作为质性研究中的一种情境方法论,具有构建共情的教育研究现场的潜能。研究者通过直接参与研究对象的图像创作分享其想象的世界,成为研究对象分享记忆和体验的参与者。场景因信息流动而重新被理解,基于此达成互动的个体轨迹是开放和变化的。柏格森提出的“绵延概念与图像漫步视角有着内在的共通性,从“绵延出发理解研究者在一项研究中作出的各种选择所构成的“局部视角以及由研究者的“介入所带来的现实的潜在分化,可以重组质性研究的过程,即教育研究的对象不完全是客观存在,需要研究者具备共情能力和必要时的扰动能力;通过共创图像可能比文本更接近“真实,图像的情动能力有助于研究者了解和转译缄默知识。作为质性研究方法的图像漫步,有着捕捉个体差异性并通过集体对话将个体之间的点进行连线以构成网状图、从而实现从个体生成到群体生成的双重功能。研究者以全然接纳参与者的方式重组研究过程,通过与他人的眼睛一起看世界的共情方式,可以超越自我的边界、生成新的教育主题,创造更广阔视野的理念世界。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