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干旱灾害的时空变化及其与直接经济损失的关联性研究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rought disaster in China and correlations with direct economic losses作者机构:中国气象局气候预测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出 版 物:《干旱气象》 (Journal of Arid Meteorology)
年 卷 期:2024年第42卷第4期
页 面:485-497页
学科分类:07[理学] 070601[理学-气象学] 0706[理学-大气科学]
基 金: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2022ZD0119500) 中国气象局气候预测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青年开放课题基金(CMA-LCPS-23-10) 中国气象局青年创新团队气象灾害风险评估(CMA2023QN01) 中国气象局青年创新团队气候变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预估与影响风险(CMA2023QN15)共同资助
摘 要: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干旱灾害对我国社会经济造成重大影响,且干旱强度和致灾性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研究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关联的经济损失对未来旱灾损失预估、区域干旱灾害风险管理和抗旱资源配置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61—2022年中国(港、澳、台地区除外)及不同省(市、区)气象干旱综合指数和2001—2022年干旱灾害损失数据,分析干旱的时空变化及其周期性特征,并探究干旱灾害与经济损失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我国干旱强度具有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趋势,年平均干旱强度存在2 a周期性振荡特征,季风期干旱强度存在9 a和19 a的显著周期变化;干旱强度具有“南强北弱的分布特征,南方3个干旱强中心分别位于西南地区、黄淮中部以及华南东南部。进入21世纪后,我国农作物干旱受灾面积、绝收面积、受灾人口及直接经济损失整体呈减少态势,但东北和西南地区干旱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较突出。不同省(市、区)干旱灾害与直接经济损失的关联程度不同,南方地区受干旱灾害影响更大,尤其是长江流域中部,干旱强度与经济损失关系紧密。此外,不同地区因干旱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不仅受干旱强度和干旱频次影响,也与农作物种植面积、抗旱能力以及人口和环境等因素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