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脱复位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椎间隙完全塌陷型Ⅱ~Ⅲ度L5峡部裂性滑脱的疗效
Clinical effect of surgical reduction and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in treating gradeⅡ-ⅢL5 isthmic spondylolisthesis with completely collapsed disc space作者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苏州市215200
出 版 物:《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pine and Spinal Cord)
年 卷 期:2024年第34卷第8期
页 面:819-82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0[医学-外科学(含: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烧伤、野战外)] 10[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2372484) 江苏省社会发展重点项目(编号:BE2021646)
主 题:腰椎滑脱 峡部裂 椎间隙塌陷 复位 椎间融合 矢状面参数
摘 要:目的:观察滑脱复位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椎间隙完全塌陷型Ⅱ~Ⅲ度L5峡部裂性滑脱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滑脱复位PLIF治疗的49例椎间隙完全塌陷型Ⅱ~Ⅲ度L5滑脱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男性22例,女性27例,年龄58.0±9.8岁。术后随访31.2±6.9个月,记录并比较患者手术并发症,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2年腰部和腿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在站立位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滑移程度、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腰椎前凸角(LL)、L1-L5前凸角(L1-5 L)和L5-S1前凸角(L5-S1 L)等参数。术前和术后2年以Hresko线Y=(0.844835X)+25.021为界评估骨盆平衡状态。以SS为纵坐标Y,PT为横坐标X,每一个病例对应一个散点,49个病例构成散点图。散点位于Hresko线上方,对应的病例为骨盆平衡状态,位于Hresko线下方,则对应的病例为骨盆失衡状态。结果:49例患者均手术顺利,4例患者在术后出现暂时性腿痛,对症处理后均明显好转,1例患者在术后18个月时出现骶骨螺钉断裂,查CT示L5/S1节段已骨性融合,取出内固定,取出内固定后3个月复查时患者无明显腰腿痛。术后1个月及术后2年的VAS评分和ODI较术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SS从术前的41.6°±4.1°增加到术后2年的43.7°±4.5°(P0.05),LL从术前的45.1°±9.8°增加到术后2年的52.2°±7.8°(P0.05),L5-S1 L从术前的8.7°±2.6°增加到术后2年的21.8°±4.3°(P0.05)。SP从术前54.3°±8.4°下降到术后2年的9.4°±3.1°(P0.05),PT从术前18.3°±3.7°下降到术后2年的16.7°±4.0°(P0.05);L1-5 L从术前36.5°±8.3°下降到术后2年的31.4°±6.7°(P0.05)。术前骨盆平衡31例,骨盆失衡18例;术后2年骨盆平衡42例,骨盆失衡7例,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椎间隙完全塌陷型Ⅱ~Ⅲ度L5滑脱患者,复位联合PLIF可改善骨盆失衡状态,减少脊柱-骨盆代偿,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