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MaxEnt模型的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啮齿动物生境适宜性... 收藏

基于MaxEnt模型的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啮齿动物生境适宜性评价

作     者:章宇航 周立志 

作者机构: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安徽省生物物种资源信息中心 

出 版 物:《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Biology)

年 卷 期:2024年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理学]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国家科技基础资源专项课题(2019FY01800)资助 

主  题:啮齿动物 生境适宜性 MAXENT模型 栖息地 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摘      要:啮齿动物是一类对于生境质量具有高敏感度的小型兽类,山地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和显著的海拔梯度格局,为这类动物提供了极为适宜的生境,开展生境适宜性分析对于研究啮齿动物的分布格局和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收集啮齿动物分布数据,并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和MaxEnt最大熵模型进行建模,对安徽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六种啮齿动物生境适宜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揭示中国东南丘陵地带自然保护区啮齿动物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影响6种啮齿动物生境适宜性的环境因子中,海拔、坡度及灌丛植被的贡献度均较高,农田和针叶林植被、距居民区距离及距溪流距离对个别鼠种的贡献度较高,坡向和距道路距离的贡献度较低;由于各鼠种适宜分布的海拔段和植被类型不同,保护区内不同啮齿动物适宜生境面积存在差异,中华姬鼠最适宜及次适宜生境面积最大,分别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5.82%和32.77%,黑线姬鼠最适宜及次适宜生境面积最小,分别占保护区总面积的5.65%和15.86%;两两啮齿动物适宜生境重叠面积叠加分析发现: 中华姬鼠与北社鼠的生境重叠面积最大(95.41 km2),大足鼠和苛岚绒?的生境重叠面积最小(34.90 km2),6种啮齿动物适宜生境的面积并集为195.63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7.69%,6种啮齿动物适宜生境的交集为15.23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5.27%。本研究表明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为啮齿动物提供了极为适宜的栖息地环境,但农田和居民区对于啮齿动物的生境适宜性存在显著的影响,建议相关部门密切关注保护区内的人为开发,减少对啮齿动物生境质量的干扰。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