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海洋纤毛虫黄色伪角毛虫无性生殖期间的形态发生 收藏

海洋纤毛虫黄色伪角毛虫无性生殖期间的形态发生

Morphogenesis of the marine ciliate Pseudokeronopsis flava (Cohn, 1866) Wirnsberger et al., 1987 (Protozoa: Ciliophora: Hypotrichida)

作     者:孙萍 宋微波 SUN Ping;SONG Wei-Bo

作者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教育部海水养殖重点实验室青岛266003 

出 版 物:《动物学报》 (ACTA ZOOLOGICA SINICA)

年 卷 期:2005年第51卷第1期

页      面:81-8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10[理学-生物学] 07[理学] 071002[理学-动物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资助 (项目编号 :40 3 760 45 )~~ 

主  题:原基 海洋纤毛虫 无性生殖 系统学意义 大核 动物学 形态发生 银染色 膜原 前庭 

摘      要:利用蛋白银染色技术研究了海洋纤毛虫———黄色伪角毛虫Pseudokeronopsisflava (Cohn ,186 6 )Wirns berger,Larsen&Uhlig ,1987无性生殖期间的细胞发生学。其主要特征为 :1)前仔虫口原基以独立发生的方式出现并独特地形成于口前庭右侧的皮层深处 ,由其对老口围带进行完全的更新 ;2 )老口器不参与新口器的形成 ,完全被吸收 ;3)前仔虫的额 -腹 -横棘毛原基同样为独立发生 ,老结构可能不参加其随后的发育 ;4 )后仔虫的口原基、波动膜原基及额 -腹 -横棘毛原基均来自最初排列无序的毛基粒发生场 ;5 )背触毛及缘棘毛的更新发生在老的结构中 ,并向前后延伸取代老结构 ;6 )在整个发生过程中 ,无大核融合现象。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