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大豆分离蛋白对红曲菌产莫纳可林K及菌丝形态的影响 收藏

大豆分离蛋白对红曲菌产莫纳可林K及菌丝形态的影响

作     者:张羽帆 覃学领 谢斌 韩浩兰 宗绚丽 余翔 胡远亮 冯艳丽 

作者机构:食用野生植物保育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师范大学 特色野菜良种繁育与综合利用技术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 劲牌有限公司 

出 版 物:《食品与发酵工业》 (Food and Fermentation Industries)

年 卷 期:2024年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工学] 082203[工学-发酵工程] 0822[工学-轻工技术与工程] 

基  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发展联合基金(2022CFD043) 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T2022028) 湖北省重点研发项目(T202206) 

主  题:红曲菌 大豆分离蛋白 红曲色素 莫纳可林K 

摘      要:为探究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ion,SPI)对红曲菌产莫纳可林K(monacolin K,MK)及菌丝形态的影响,以丛毛红曲菌(Monascus pilosus)MS-1为实验菌株,在合成培养基中优化SPI影响红曲菌产MK的浓度及pH,并观察其菌丝形态。结果表明,当SPI添加量为1%且初始pH值为4.0或SPI添加量为3%且初始pH值为2.0时,红曲菌产MK的量可分别达到106.48和105.93 mg/L。另外,SPI能促进红曲菌菌丝生长、菌落直径增加和分生孢子的产生。在SPI作用下,红曲菌发酵前期菌丝体较为饱满但表面不光滑。发酵后期菌丝体变为干瘪、弯曲折叠和断裂,分生孢子凹陷程度更加明显。推测SPI能够促进细胞膜的通透性。该研究结果可为利用SPI偏向性产生MK提供理论依据。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