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十八世纪交响乐的大小调特征探析——以海顿《第104交响曲》和... 收藏

十八世纪交响乐的大小调特征探析——以海顿《第104交响曲》和莫扎特《第40交响曲》为例

作     者:赵博文 

作者机构: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 

出 版 物:《音乐生活》 (Music Life)

年 卷 期:2024年第8期

页      面:59-61页

学科分类:13[艺术学] 1302[艺术学-音乐与舞蹈学] 

主  题:交响乐 管弦乐队 印刷技术 音乐家 大小调 修道院 交响曲 乐谱 

摘      要:在十八世纪的欧洲,交响乐是音乐文化乃至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专门的音乐会之外,也广泛应用于宫廷仪式、教堂仪式、宴会、招待会等场合。当时,由于印刷技术的限制,乐谱的手抄稿仍是主要的传播方式,通常由修道院、宫廷和教育机构的音乐家负责制作和传播。因此,修道院和宫廷不仅是交响乐创作的重要场所,也是其传播的核心枢纽。后来宫廷和贵族的权利逐渐强大甚至超过了教会,很多音乐家热衷于为王公贵族作曲或演奏。同时,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乐谱的复制和分发变得更加普遍,管弦乐队的规模也相应扩大。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