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饲喂胆汁酸对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山羊回肠黏膜形态、菌群组成和IF... 收藏

饲喂胆汁酸对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山羊回肠黏膜形态、菌群组成和IFN-γ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作     者:陈悦 宋品 侯曼曼 杨笑然 刘丽萍 倪迎冬 

作者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农业农村部动物生理生化重点实验室 

出 版 物:《草业学报》 (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

年 卷 期:2024年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0502[农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0905[农学-畜牧学] 09[农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172810)资助 

主  题:胆汁酸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 回肠黏膜 菌群组成 山羊 

摘      要:为探讨饲喂胆汁酸对高精料日粮诱导的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山羊回肠黏膜结构、菌群组成和抗炎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本试验选取15头3月龄雄性山羊(18.19±2.83 kg),手术安置永久性瘤胃瘘管,2周恢复期后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ON),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组(SARA),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加胆汁酸组(SARA+BA),每组5只羊。CON组每天饲喂精粗比为3∶7的日粮,SARA组和SARA+BA组饲喂精粗比为7∶3的日粮,SARA+BA组每天通过瘤胃瘘管灌注饲喂3 g胆汁酸,饲喂期为6周。试验结束后采集回肠上皮组织观察形态结构、上皮内杯状细胞和潘氏细胞数量,并检测黏膜中干扰素γ(IFN-γ)及受体的mRNA相对表达量和回肠内容物中菌群组成。结果表明:与CON组相比,SARA组山羊回肠上皮刷状缘呈锯齿状不规则形态,表明有一定程度的损伤,但绒毛和隐窝处杯状细胞和潘氏细胞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回肠黏膜中IFN-γ和受体IfnGR1 mRNA相对表达量有下降的趋势(0.050.05),但潘氏细胞显著增多(P0.05);黏膜中IFN-γ mRNA相对表达量有上调的趋势(0.05P0.1),其受体IfnGR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回肠内容物中菌群多样性指数(Ace)显著升高(P0.05),门水平上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属水平上有益菌Unclassified_f_Lachnospiraceae、Ruminococcus、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而有害菌Erysipelotrichaceae_UCG-006、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综上,饲喂胆汁酸可改善SARA山羊的回肠形态结构,缓解回肠内菌群紊乱,通过上调黏膜中抗炎因子IFN-γ和IfnGR1 mRNA相对表达量,从而缓解SARA山羊回肠黏膜的损伤。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