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耳枫抗胃溃疡和抗炎活性部位比较研究
作者机构:三峡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中国药科大学理学院分析教研室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口服释药系统重点实验室
出 版 物:《中药药理与临床》 (Pharmacology and Clinic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年 卷 期:2024年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8[医学-中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摘 要:目的:研究牛耳枫乙酸乙酯部位(DC-EA)和二氯甲烷部位(DC-DCM)的抗胃溃疡和抗炎作用,比较活性部位并探究其抗胃溃疡作用机制。方法:采用HPLC对牛耳枫乙酸乙酯部位和二氯甲烷部位进行液相分析;建立乙醇诱导的胃溃疡模型和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模型及小鼠内毒素血症模型。经牛耳枫不同部位给药后,采用Image J计算胃损伤面积和胃溃疡抑制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胃组织病理变化;采用高碘酸-希夫(PAS)染色观察胃组织糖蛋白分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和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和胃组织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用Griess试剂法检测血清和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利用方差分析法和熵权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法(TOPSIS法)筛选抗炎活性部位。结果:在乙酸乙酯部位中测定6个成分的含量,二氯甲烷部位中测定了1个成分的含量。在乙醇诱导的胃溃疡模型中,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胃组织损伤程度严重,胃损伤面积显著增加(P0.01),血清中TNF-α、IL-1β和胃组织中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胃组织中GSH含量和PAS阳性染色面积百分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乙酸乙酯部位2、4 g/kg可显著降低胃组织损伤程度,减少胃损伤面积(P0.01),降低血清中TNF-α和IL-1β含量、胃组织中MDA含量(P0.05或P0.01),显著升高PAS阳性染色面积百分率、胃组织中GSH含量(P0.01);在体内和体外炎症模型中,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细胞上清和血清中NO、TNF-α和IL-1β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乙酸乙酯部位25、50、100 mg/mL和2、4 g/kg组均可显著抑制NO、TNF-α和IL-1β的释放(P0.01)。利用方差分析法和熵权TOPSIS法,在4 g/kg和2 g/kg组中,乙酸乙酯部位的体内外抗炎作用均优于二氯甲烷部位。结论:牛耳枫乙酸乙酯部位抗胃溃疡和抗炎活性效果较强,其抗胃溃疡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