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收藏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作     者:罗廷 王梦瑶 曹云霞(综述) 魏兆莲(审校) 

作者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生殖中心安徽合肥230022 安徽医科大学生殖健康与遗传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32 

出 版 物:《实用妇产科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年 卷 期:2024年第40卷第8期

页      面:634-638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1[医学-妇产科学] 10[医学] 

基  金: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重大项目(编号:JKS2022009) 

主  题:子宫内膜异位症 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物 研究进展 

摘      要: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影响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疾病,由于缺乏有效的生物标志物,常伴随着明显的延误诊断,且缺乏有效的早期预测及诊断手段。代谢组学通过研究生物体内代谢物来阐述机体在正常生命状态及环境变化后的代谢过程,其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近年来飞速发展。EMT代谢组学主要通过核磁共振法(NMR)和质谱法(MS)对代谢谱进行全方面的分析,提供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信息。外周血的易获取性使其成为EMT代谢组学研究中最常用的对象,但易受药物和其他疾病的影响。尿液的采集简便且无创,但其受环境的影响较大,且尿液中代谢物的变化浓度较大。子宫内膜组织直接反应子宫内膜的代谢状态,诊断标志物可能更为可靠,但子宫内膜组织的取样较为困难。卵泡液样本对卵巢型EMT诊治和发病机制的研究有较大意义,卵泡液多在行体外受精(IVF)的EMT患者中获取,但因IVF治疗需要运用激素,可能会干扰代谢物组成。腹腔液与异位子宫内膜组织直接接触,可作为腹腔微环境的较好表征,对疾病分期和预后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