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与生物圈(MAB)”保护理念的甘肃兴隆山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估
作者机构: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 西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西昌学院资源环境学院
出 版 物:《生态学报》 (Acta Ecologica Sinica)
年 卷 期:2024年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3002[工学-环境工程] 0830[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 07[理学] 08[工学]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第一届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青年人才计划 中国人民大学2023年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170489,32211530443)
主 题:管理有效性 自然保护地 层次分析法 生物圈保护区 青藏高原东北缘
摘 要:自然保护地管理有效性评估是实现保护目标的重要手段。基于管理、生态和社会经济等多维度进行的自然保护地管理有效性评估有助于优化自然保护地的设计和管理,从而满足不断发展的需求。基于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十年评估构建自然保护地管理有效性评估框架及指标体系,以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管理有效性评估及分析。结果表明,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分为82.68分,其管理有效性较高,但仍存在需要改进的问题。在管理基础、生态有效性、保护职能、发展职能和治理职能5项评估内容中,保护职能得分率最高(89.12%),发展职能得分率最低(78.72%)。护林员对基础设施与人员配置的评分显著较低;周边社区对经济发展、社区治理等指标评分显著较低。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主要存在资金保障问题,其管理实践受预算限制且收入与创收能力均较低,社区治理发展程度较低,科研能力和性别平等方面也存在不足。在未来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中,建议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等青藏高原东北缘区域的自然保护地加强社区治理、扩大资金来源、并积极建立自然保护地网络,政府也应从未来资金方面提供自然保护地与科研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支持,切实提高保护水平与管理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