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交换论视域下婚姻关系中的匹配:成对城市青年夫妻的质性研究 收藏

交换论视域下婚姻关系中的匹配:成对城市青年夫妻的质性研究

Matching in Marital Relationship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change Theory:A Qualitative Study of Paired Couples

作     者:肖若兰 严文华 张云婕 旭古日根 刘诗雨 高诗媛 刘彦汐 许多 XIAO Ruolan;YAN Wenhua;ZHANG Yunjie;XU Gurigen;LIU Shiyu;GAO Shiyuan;LIU Yanxi;XU Duo

作者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上海市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重点实验室 

出 版 物:《心理学通讯》 (Psychological Communications)

年 卷 期:2024年第7卷第01期

页      面:16-25页

学科分类:0402[教育学-心理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 0303[法学-社会学] 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3[法学] 04[教育学] 030301[法学-社会学] 040201[教育学-基础心理学] 

基  金:横向项目:天然钻石协会 

主  题:婚姻匹配 社会交换理论 青年 成对夫妻 质性研究 

摘      要:目的:探究青年夫妻婚姻匹配模式的形成、完善及其对婚姻关系的影响。方法:均衡地区代表性抽取10对中国城市的青年夫妻,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并采用扎根理论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匹配的实质是婚姻交换中双方的需要被满足;婚姻建立阶段基于主动的择偶形成关于“资源等价“特质契合的初期匹配;婚姻建立之后通过调适形成关于“关系边界“关系经营“角色分工和“权力关系的具体匹配;达到高需求层次的匹配和内在匹配更为重要。结论:婚姻匹配的实质是婚姻交换中双方需求得以满足,是一个动态而复杂的过程。个体在择偶时需要对双方心理资源以及性格和观念的契合性认真评估和权衡。一旦婚姻建立,双方则需要在具体的互动中持续调适。幸福婚姻的匹配模式并非刻板的严丝合缝,而是一种富有弹性、能够适应变化的动态平衡。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